吃完石榴再吃石榴皮
石榴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被視為吉祥之物,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。除了味道和寓意雙美之外,石榴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。中醫(yī)認(rèn)為石榴性溫,味甘、酸,具有澀腸、止咳、止血的作用。國外科學(xué)家通過臨床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期服用石榴汁可降低血壓,還具有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。石榴中含有的多酚、黃酮類化合物和植物雌激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,有助于保持血脂平衡和血流順暢,保護心血管系統(tǒng)。石榴不光可以吃它的籽兒,外表丑丑的石榴皮也是一味中藥,有著非常高的價值。藥理研究表明,果皮含鞣質(zhì)、樹脂、甘露醇、樹膠、沒食子酸及蘋果酸等。
石榴皮:
【來源】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.的干燥果皮。秋季果實成熟后收集果皮,曬干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 酸 、澀,溫 。歸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能與主治】 澀腸止瀉,止血,驅(qū)蟲 。用于鼻衄;中耳炎;創(chuàng)傷出血;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紅崩白帶;牙痛;吐血;久瀉;久??;便血;脫肛;滑精;崩漏;帶下;蟲積腹痛;疥癬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3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,研末撒或調(diào)敷。
【炮制成品】石榴皮、炒石榴皮、石榴皮炭。
石榴皮的作用
第一,石榴皮是治療腹瀉的法寶
中醫(yī)認(rèn)為石榴皮酸澀收斂,能澀腸道,止泄痢,為久瀉久痢之常用藥物。據(jù)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石榴皮可治療“泄痢,下血,脫肛,崩中帶下”。治療脾虛腹瀉時,一般用曬干的石榴皮15~30克,最好略微炒黃,煎服,待溫時加入紅糖,每天服2次。
第二,石榴皮炒炭能止血,可以用來治療便血
石榴皮用來止血,多炒炭用,便血者可取石榴皮適量,炒干研末,每次服 9 克,每日服 3 次,開水送服。或取石榴皮煅炭存性,研細末加紅糖適量調(diào)勻,每次服 9 克,開水沖服,每日服 3 次。
第三,能殺滅或抑制多種細菌
石榴皮與罌粟殼一樣都屬于中藥“收澀藥”的范疇,石榴皮的果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史氏及福氏痢疾桿菌、白喉桿菌均有殺滅作用;對霍亂弧菌、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及結(jié)核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;對某些皮癬真菌也有抑制作用。
第四,石榴皮可治療蟲積腹痛
《本草拾遺》記載,石榴皮“主蛔蟲,煎服”。石榴皮有殺蟲的作用,可治療蛔蟲、蟯蟲、絳蟲等蟲積腹痛。治療蛔蟲所致的腹痛,可取石榴皮20~30克,洗凈,加水適量,煎煮1小時左右,濾去渣,加芒硝3~6克,一天服一次;連服二至三次。服藥十小時后,糞便內(nèi)就可看到有蛔蟲排出。
第五,治燙火傷
石榴皮研末,加冰片、麻油調(diào)勻外敷。
第六,治療濕疹
有學(xué)者采用石榴皮配制濕癢膏:其配制方法,采用黃柏、 石榴皮、 苦參等經(jīng)高溫密閉微循環(huán), 濃煎而成濕癢液, 再以珍珠粉加白及等經(jīng)破壁程序, 精研細粉, 與濕癢液混合拌勻配制而成濕癢膏,具有良效。
第七,治脫肛
石榴皮、陳壁土,加白礬少許,濃煎熏洗,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。
第八,治牛皮癬
石榴皮(炒炭),研細末1份,麻油2份,調(diào)成糊狀。用時將藥油搖勻。以毛筆蘸藥勻涂患處,每日2次。
第九,治凍瘡久爛不愈
石榴皮、冬瓜皮、甘蔗皮三味,燒灰存性,研末敷。
食療方
石榴皮薺菜粥
組方:石榴皮(干品)15克,鮮薺菜50克,大米100克,蜂蜜30克。
功效:治療慢性腹瀉。
做法:將石榴皮用干凈紗布包好;鍋內(nèi)加水適量,放入石榴皮袋、大米,煮粥,八成熟時加入鮮薺菜末,再煮至粥熟,揀出石榴皮袋,調(diào)入蜂蜜即成。每日2次,連服3~5天。
石榴皮茶
組方:石榴皮5克,蜂蜜若干。
功效:澀腸止瀉,用于久瀉久痢。
做法:將石榴皮5克放入杯中,開水沖泡后蓋蓋。待水溫降至40度左右放入適量蜂蜜攪拌即可。
石榴皮的禁忌
1、石榴皮能戀膈成痰,痢積未盡者,服之太早,反為害也。
2、石榴皮不宜與海鮮同食,因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,鞣酸會與鈣元素和蛋白質(zhì)等物質(zhì)發(fā)生反應(yīng),容易導(dǎo)致身體出現(xiàn)消化不良、腹痛等癥狀。
3、便秘者不宜將石榴皮煮水使用,因為石榴皮具有收斂腸胃的功效。
4、糖尿病患者不宜將石榴皮煮水食用,因為石榴皮中含有大量的糖分。
最后提醒大家的是,挑選石榴時選擇外形飽滿、沒有黑斑的,石榴皮通常有黃色和紅色的,黃色的會偏甜一點,紅色的會偏酸一點,酸甜主要是口感,對其功效影響不是太大。
(更多相關(guān)問題,請?zhí)砑訔钏帋熚⑿牛渥ⅰ爸兴幾稍儭保?/p>